Pages

Monday, September 26, 2005

Makarov 槍管安裝輔助工具

上星期六收到更換槍管所需的輔助工具,零散的零件和網站上的照片看起來似乎有些差距,而從所附的說明書看來,要更換Makarov的槍管,除了原槍管表面可能很難避免被刮傷外,在拆槍管卡榫時還有可能因為榫受損而需要更換新的卡榫。
因此,目前並不打算拿現有的Makarov來開刀,等以後有機會能買到$200以下的Makarov再考慮看看吧!

Thursday, September 22, 2005

發現CZ24

昨天看到雜誌上介紹CZ24的報導,看到其大部分解的圖片時,發現槍管上類似閉鎖的設計有別於一般的槍,從其彎曲的凸型導軌設計,第一個想到的就是,該不會是用旋轉槍管閉鎖吧!
讀了那篇報導之後,才發現這把其貌不揚的槍竟也大有來頭,除了其特殊的槍管旋轉閉鎖裝置外,還是CZ第一把大量生產的軍用手槍。
圖片來源:adamsguns.com

Monday, September 19, 2005


在Link處加了一個方便工作的標題---複製用“匣“
其實這並不能算是一個主題,不過對於要經常寫有關槍械的題材的人來說,不能用一般的方式輸入“匣“這個相當常用的字真的是很困擾的事情,因此只好拿現有的版面利用一下了,建立一個沒有聯結的奇怪主題------匣

購入馬卡洛夫的380acp槍管

有鑑於9mm Makarov的子彈的價格居高不下,對於可能會經常射擊馬卡洛夫的人來說,更換380acp的槍管似乎是最佳的解決方案了。
九月十七日以$69.95購入一支Federal Armory的380acp槍管,價格和網路上$45.00的價格比起來高了不少,但是網路上已經沒貨了,因此也別無選擇了。
九月十八日(中秋節),又到makarov.com訂了一個安裝槍管的輔助工具,預計星期二應該可以收到,星期三便可以動工了。

又請槍店老闆幫忙詢問CZ52 9x19mm的槍管,知道價格可能不便宜,但是可能又是另一個沒有選擇的選擇了。

Friday, September 16, 2005

CZ52與MAKAROV的覆進簧

一週前訂的覆進簧終於在昨天收到了,這次所訂的是一條馬卡洛夫21磅的加強簧和兩條分別為16.5磅及18.5磅的CZ52加強簧(馬卡洛夫原廠覆進簧磅數為17磅,CZ52原為14.5磅)
在下圖中可以看到,馬 卡洛夫的21磅加強簧(上)比原廠簧(下)粗了一點,不過長度上並沒有比原廠簧長。而在換完簧後再拉滑套時,感覺不到太大的不同,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原來就不是很好 拉的關係。在有計劃要換.380ACP的槍管的情形下,目前倒有些擔心太強的覆進簧會不會導致滑套退後距離不夠的問題,不過,這還需等實際射擊後才能知道 了。

CZ52的覆進簧由上而下分別為18.5磅、16.5磅及原廠14.5磅,從圖中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來其不同,愈長的簧提供愈強的彈力,目前暫時先換上18.5磅的簧,等下次試槍時會再視情況作調整。

換覆進簧其實應該不會有什麼狀況發生,但是馬卡洛夫的那條簧因為底端因底端沒有處理的很好,在安裝時把槍管表面括了三道(放進去一道,看到有括痕,於是把簧拉出來又留了一道,本來想稍微磨一下,但是怕愈弄愈糟,於是又把簧裝回去再加一道)。

Wednesday, September 14, 2005

Makarov 馬卡洛夫

二戰後,蘇聯開始尋求一種新的軍用手槍以取代原本的TOKAREV(托卡瑞夫),新的配槍為因應非戰時的環境,主要需求為能夠有較小的尺寸以便於攜帶,在近距離能提供較強的制動力,便於使用及更安全等,大部份的條件好像都是針對Tokarev而來的。

Monday, September 12, 2005

拼裝盒子砲的重生之路 (捌)

這次應該真的算是最後一篇了......
上次的ROCK PLUNG斷裂事件在經過槍電老闆的大力幫助之下終於算是原滿解決了,Rock Plung在重新焊過後,似乎比原來更堅固了,應該不會再有什麼狀況了。
至於退殼勾的問題,目前看起來應該也沒有問題了,不過是否真的如此,還有待時間的考驗。
可惜的是彈夾給彈不順的問題仍在,也許以後有機會能找到適合的彈夾簧或許可解決把!

Makarov首次試射

九月十一日,首次試射馬卡洛夫(Makarov),使用CCI的彈藥﹝非銅彈殼﹞,距離二十一呎,打了八發﹝一個彈匣 ﹞,彈著相當分散,與槍店老闆的說法似乎有點出入,不知道是否是因為不習慣的原因......

Tuesday, September 06, 2005

CZ-52的槍管 -- Made in Korea

剛過完週末就收到之前訂的CZ-52配件,包括一根拆槍工具,一根CZ-52必備的撞針還有一隻9X19mm的槍管。
不過,有點訝異的是.......槍管居然是韓國作的,難道,韓國也打算要製造G-3嗎?


後續報導:
九月十日,換完槍管後,用練習彈練習時發現進彈不順(後來才知道並不完全是因為槍管的原因),才開始懷疑槍管非所訂購的9x19槍管,在與原槍管比較之後,幾乎可以肯定槍管是錯的。
九月十一日,寫信到makarov.com反應,等待其回覆。
次日下午,收到makarov.com的回信,表示他們可能是因為槍管放錯箱子,但是因為他們目前也沒有9x19槍管的存貨,所以只能提供回郵以便退貨。

這樣的結果其實算是好的,只是不知道如果當時沒發現那槍管是錯的結果會是怎麼樣,以後在換槍管前無論如何都要先檢查看看。

Sunday, September 04, 2005

Springfield Armory 1911A1 GI

物超所質的選擇 春田兵工廠M1911A1 GI
Springfield Armory(春田兵工廠)的M1911 GI(Government Issued),是春田兵工廠所製造的M1911系列產品中,以幾近於原公版的內在與外觀,鍛造的槍身及高度的完成度再加上極為平易近人的價格,讓春田兵工廠的M1911 GI自推出後即頗受消費者的喜愛。

二戰期間,M1911A1被大量的投入戰場供盟國軍隊使用,而在戰後,M1911A1(公家版)
雖然隨著戰爭的結束而停產,但在戰時大量生產的M1911A1已足以提供美軍部隊之需求。在六零年代初期,過剩的M1911A1被以十七點五圓美金的低價賣給National Rifle Association的會員,而許多的M1911 都在美國人特立獨行的風格下多多少少都被改裝過,從準星、保險、板機等不一而足,因為此種現象過於普遍,導致後來維持原有型態未經改裝之槍枝數量變得相當少,後來,在歷屆二戰週年紀念及歷史重演活動的推波助瀾之下,市場對公家版的M1911需求增多,而所謂的GI型式(未經改裝)的M1911價格也因之水漲船高,因此廠商們便開始製造復刻版的M1911A1,Springfield Armory的M1911 GI便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。

M1911A1 GI是以二戰期間,軍隊用之M1911A1藍本,所有的“設計”,無論使在外觀上或是內在上,皆盡可能以接近舊版GI為訴求,內部的結構除了撞針的材質被 改 用鈦合金外,唯一與原公版M1911A1的差異就是Springfield M1911 GI配備了具安全鎖的主簧套。
至於外觀方面,雖然部分規格與原M1911 GI稍有出入,例如:滑套的高度、擊鐵和扳機的橫紋等,不過,大置上已與舊型的M1911A1 GI相當接近,唯一美中不足的是,滑套上的刻印實在過於簡陋,若能使用二戰時的刻印,其賣相必能增色不少。


取槍時間:09/03/05

Friday, September 02, 2005

盒子砲使用者必備-C96簧組

許多持有毛瑟C96系列的槍主從未射擊過其所擁有之C96,一則是因為純為收藏而購入,一則是對於毛瑟槍射擊的安全性仍持著懷疑之態度;毛 瑟C96最引人注目的問題就是槍栓卡榫這個最後一道防線的問題,在所有有關C96的討論區中,或多或少都會有人提到C96的槍栓有可能會因槍栓卡榫的問題 導致射手的受傷,因此,許多人都建議,如果可能,所有新購入的C96最好都可以換上新的槍栓卡榫及複進簧等的簧組,以防萬一。

不過,因為槍栓卡榫的來源不易,只好先升級複進簧和主簧,等以後有機會在換個可靠的槍栓卡榫了。
八月二十二日訂購的C96彈簧組終於在四天後〈八月二十六日星期五〉收到了。
此次共訂購了四組一號餐以及四組增加強度的覆進簧組;一號餐的內容為:一根覆進簧,一根撞針簧和一根主簧;至於加強強度的覆進簧組則包括:一根增加百分之十強度的覆進簧及一根撞針簧。﹝圖一﹞

圖 二為新簧與舊簧之比較,圖中由上而下分別為:新購之加強簧,新購之取代簧以及原槍之舊簧;接著是新、舊撞針簧;然後是新、舊主簧。在圖中可以看到兩根新的 覆進簧長度比舊簧短了一截,不過,較粗的新簧卻提供較強的阻力;至於兩根新簧大致上看不出有何太大的差異,粗細似乎都一樣,加強簧的長度還比一般簧短了一 點,兩根簧唯一不同的地方就只有加強簧比一般簧多了一圈,不知道這點差異是否真能多提供百分之十的阻力。

接著是撞針簧,新的撞針簧無論在粗細及長度都超過原本的舊簧。不過這個新簧可能是針對新式的撞針所製作的。因為舊式的撞針前方僅可容納較短的簧,因此,將新的撞針簧裝在舊式的撞針上時需將新簧剪短一點。
最後,主簧的部分,主簧除了在長度上稍微長了一點外,似乎也稍微粗了一點。

所有的新簧都或多或少的感覺得出與舊簧的差距,不過,在安裝後,除了撞針簧可看出明顯的不同外(撞針不會被擊鐵壓得彈不出來),其他的部分到底能發生多少功效其實並不清楚,但是在實際射擊時心理多少會安心一些。